神奇的古青州
首页 > 神史 > 神奇的古青州

神奇的古青州

作者:作家odXs8U

点击:2

状态:完结

字数:未知 评分:未知

最新章节:第29章 人杰地灵。
《神奇的古青州》小说作品简介:神奇的古青州,是根据真实景点和历史资料,汇集民间传说演绎而成,这古州神在哪,神在山峦、古道、城池和人物,山峦传说精,古道传说奇,城池传说真,人物传说引人入胜。这书中不但有古道三灵神话,也有遗憾爱情辞妹山辞妹花,更有精彩的一街三状元,一家三进士,梁山好汉出处,李清照美词和古寺传说,读来会让人流连忘返。

相关推荐城隍是我哥们星光灿灿日月悬中 玄幻小说排行榜 被系统浇灌的日常通感

推荐阅读: 老师是魔导师是什么体验斗罗大陆之天机系统星途九万亿光年女神冕下我要入教北方小领主天子是怎么炼成的高武:任务完成自动升级超群时代,从食铁兽到吞噬星空时光打桩机吸血鬼殿下的独宠宝贝
《神奇的古青州》相关章节介绍
小说《神奇的古青州》作品最新章节:

神奇的古青州 第1章 神奇的古青州 试读

作者简介:鞠芳田,曾任原沈阳军区某守备团副团长,转业后曾在潍坊日报连载文章《红楼梦与青州》,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破解天书红楼梦》,在青州出版一内部图书《湮灭的衡王府真实的红楼梦》,在创世中文出版一书《增福寻家》。

第一篇神奇的地名

开篇词

海岱之间有座古老的名城,

这名城的地名是大禹治水时叫定,

它是祖国的九州之一,

美丽的青州古今传颂。

古老的城池依傍着神奇的山峦,

尧王借地的遗迹辉映天庭,

云门劈山留人间诸多佳话,

增福仰天视万里中原为家又祈祷天下太平。

古老的地方有着不朽的故事,

史书名著托起一颗璀璨的辰星,

帝王将相在这里逢凶化吉,

才子豪杰也从此留下佳名。

古城中有一条古道,

它来自远古通往晚清,

五百年前就是BJ南京共有的通衢,

遗存的门洞见证了往日的繁荣。

踏上这三千年仅存的石街,

仿佛听到了田忌受冤路过小桥的喊叫,

仿佛看到了曹操聚起的三十万青州兵,

仿佛听到了远古丝绸贸易的喧闹,

仿佛看到了宋太祖颠沛流离的身影,

仿佛听到了王曾少年读书的默语,

仿佛看到了朱元璋杀牛济贫的豪情,

仿佛听到了李清照挥笔书词的长叹,

仿佛看到了范仲淹足迹留下的永恒。

这里曾经是一代帝都,

这里也曾是历代名城。

古老的地方历经沧桑巨变,

万年承启,千年复兴。

它美丽的传说,

一半镶在地上,

一半飘在云中。

一、神奇的地名

在远古的中华大地上,有一条河流滚滚东去,后人称之为黄河。在黄河岸边,有一座大山高耸入云,后人称之为泰山。在泰山之巅东望,天边有一片水域碧波荡漾,后人称之为东海。在泰山大海之间有一广阔区域美丽富饶,后人称之为青州。在青州有一个小小的地方神秘传奇,后人称之为益都。

也许时间太遥远,黄河、泰山、大海的名字起源历史已失去记忆,唯有这青州益都的名由,却朦朦胧胧流传在了人间,断断续续地书写在了历史的长卷中。

(一)、青州名的往事。

相传在七千多年以前,泰山东麓就居住着众多的人群,这些先人们不仅有着智慧的头脑,也有着勤劳勇敢的品行。他们先是以采果狩猎为生,后学会了钻木取火、开垦农田、制造工具、冶炼铜铁,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明。到了舜代,由于天降暴雨,河水泛滥,中原大地千里汪洋,水患灾重,泰山东麓,也是泊湖连片,民不聊生。天公怜惜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灵,就派一神人下凡,帮助治理水患,结果水患降服,青州的名子也应运而生。

1、大小青州的传说。

舜代中原大地的水患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那时的黄河没有现在这么流畅,河水从四面聚来,又朝八方奔去,淹没了居所,淹没了田园。舜王见状,就命令一名叫“鲧”的头领带领人们治水,“鲧”受命后采取了以堵为主的方法,到处筑坝修堤,围堵洪水,结果越治洪水越滥。“鲧”治水九年,水灾有增无减。舜见“鲧”治水不力,就将其治罪,处死在了羽山。

“鲧”死去后,人们见其周身放射红光,就没有将其掩埋。不久,“鲧”的腹部开始隆起,生出一个男婴,后来土地神将这男婴收养,并起名大禹,大禹很快长大成人。

舜得知“鲧”生大禹的消息后,知道这是天神相助,就命他继承父业,继续治水。大禹受命后,就和他的助手们一起,考察灾因,研究方略,最后得出结论:治水不能只堵不疏,应以疏为主,疏堵结合。于是,他亲率民众,身先士卒,用简陋的工具,劈山开河,引流入海,经十年艰苦奋战,终将水患降服,人民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黄河入海,大禹巡视来到了泰山东麓,他见这海岱之间,虽是沃土千里,也是水灾严重,于是又亲率民众,开河凿沟,疏引水流,几经苦战,又将一条条河道疏通,将灾水引入了大海。

海岱民众,自古就有爱才敬贤的品德,久遭水患之苦的人们,见这位头领率他们征服了水患,就纷纷聚到他的身边,让他给这复苏的大地起个名字,大禹欣然答应。他信步沿一河流向西,登上了一座山坡,极目东望,见“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就把这脚下之地称作了青州。

民众听到大禹为此地起了名字,非常高兴,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并纷纷迁来居住,不久,这里的人越聚越多,逐渐形成了许多的部落,这些部落的名字,开始通称青州,这就是最早时期的青州,后人称之为小青州,也叫青州居地。

大禹治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了万民敬仰,他回到舜都后,舜大加赞赏,并以能德选贤,把他选作了部落头领的继承人,后来舜故,大禹即位,大禹为明确国家各方位的称呼,便根据华夏大地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当时的国家划分成了九个州,即: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青州为其中之一,从此,这九州便成了国家的象征,不过,这时的青州,已不再是大禹原来的脚下之地,而是东海与泰山之间的广阔区域,后人称这时的青州为大青州。

大禹为青州起名的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后来有人便书诗一首:

大禹治水到岱东,土居少阳起佳名。

自此山川耀华夏,千里沃土旺苍灵。

这时的青州大地,虽然有了名字,但还是方位称呼,并非政区,直到公元前一零六年,西汉武帝为加强对各郡国的控制,设置了疆域行区,把控制区域划分成了十三个州,这时的大青州,又被划成了十三州之一,从此,这方位青州,便逐渐成了政区青州。

当时州的治吏为刺史,治所为刺史部。青州初建的刺史部就设在了青州居地的广县城内,从此,这小青州便成了大青州的治所。

后来,青州治所几经变更,曾一度移至临淄,也移至过东莱,但最终还是回到了青州居地,并一直延续了近两千年。

2、南北青州的故事。

青州东临大海,西依泰山,不仅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也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地理位置的重要,导致了频繁的战争。青州人在战争中繁衍生息,有时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不惜与外敌血战到底,有时面临疯狂的屠杀,也不得不四处逃难。

有史记载,青州最大的一次外迁,是在西晋末年,史称“永嘉南渡”。永嘉是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

历史上,人们总是把曹操说成是奸臣,说他架空了汉位,挟天子而令诸侯,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东汉末年,皇权衰落,群雄四起,天下四分五裂。面对混乱的局面,汉帝及皇室束手无策,于是帝位便逐渐成了牌位。因各种强权势力都想将这牌位收入囊中,挟君子以令诸侯,结果汉帝多次被挟持,先是受制于董卓,董卓被害又沦落李傕郭汜之手,直到被曹操接到许昌,才相对安定了下来。

汉帝相对安稳了,但汉室的天下并没有安稳,群雄争霸,战端连连,后曹操率军苦战,才撑起了汉室的天。北方统一后,由于曹操战功卓著,被汉帝封为魏王。

曹操死后,曹丕继魏王位,这时,汉室已极度衰败,无力掌控天下,汉献帝便将帝位禅让于曹丕,曹丕改汉为魏,史称曹魏。

封建专制,总是弱肉强食,曹家虽夺得了汉室天下,但魏王曹操的后人却不敌他的军师司马懿的后人,曹丕建魏短短四十五年,就被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权,废了魏朝,建立了西晋王朝。

司马炎坐上皇位后,见原曹魏时期的文武大臣,竟没有一人出来为曹魏天下辩护,心想,关键时候,这些文武大臣靠不住,要巩固江山,还要靠皇亲国戚。于是,登基后不久,便大封宗室,凡是司马氏之族,不仅封王封地,还让他们掌握兵权,这样一来,各王权欲不断膨胀,他们纷纷扩势力,抢地盘,争皇权,结果造成了长达近十年的八王之乱,使司马江山短短几十年就分崩离析。到司马炽时期,江山已是残阳西下,奄奄一息了。

西域的一些强悍势力,见西晋江山日衰,便揭竿而起,向东攻城略地,大肆烧杀抢掠,起兵匈奴的羯族首领石勒,就是其中之一。石勒很早就对海岱之地垂涎三尺,只因各种势力犬牙交错,无暇顾及。到永嘉时期,他羽毛已丰,不但平定了中西部的晋魏,也夺取了燕赵之地,于是,便令其弟石虎,统率三十万大军,直扑青州而来。

石虎统帅其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所攻城池,兵民无存,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屠杀,在中原大地由西向东铺开。

北方的人民为躲避战乱,纷纷举族南迁,大量的人口,从北方的中东部地区,迁到了长江的中下游地区。茫茫的中原大地,形成了滚滚的逃难人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嘉南渡”。

据史料记载,“永嘉南渡”,北方逃往南方的人口,超过百万以上。

青州南迁的人群,不仅有普通民众,也有门阀士族,这些上层人士,闻凶残的石虎来犯,十分惊恐,也纷纷举族南逃,当时最大的门阀如北海王王猛的王氏家族,名著海岱的刘胤刘氏家族,青州刺史王仁的后裔、琅玡王王氏家族等,都迁到了江淮一带。

“永嘉南渡”,青州逃至江淮一带的民众,传说也有二三十万。

这些南渡的门阀士族,到南方后仍然拥有显赫的家族势力,拥有不少的荫客、家兵和佃户,有的依附人口多达上千户。他们到达新的地区后,很快霸据一方,经常与当地官衙发生摩擦。面对众多的外来人口,当地官衙对他们的管理一时毫无办法。

西晋虽然灭亡了,但司马家族却有琅玡王司马睿幸存了下来。他在王导等人的辅佐下,优礼名贤,收揽豪俊,平定诸强,不久便东山再起,收复了江南故土,重建了司马天下。这时的司马天下,史称东晋,建都建康(南京)。

司马睿建立东晋后,为妥善管理南渡的北方民众,便制定了“侨寄法”。这“侨寄法”,就是按照门阀士族的原籍建制和原籍名称,在异地设置一些侨州、侨郡、侨县,进行侨众自治。于是,一个新的青州在江淮一带诞生了,东晋在广陵(扬州)设置了青州府,在淮北一带,设立了齐郡、齐岷郡,下辖八个县,均属侨置的青州府管辖。这江淮地区成立的新青州,就是史称的南青州。

在北方,石勒攻陷青州后,仍沿用青州的建制,在青州设立青州牧,管理青州区域。后来北方演变成十六国,青州广固城成为南燕国的皇都,南燕也沿用了青州的建制,在东莱设立了青州府衙。这样,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南北两个青州,两个青州管理的虽然不是一个地域,却都是青州人。

南青州存在百年左右,到南宋时期撤销。

(二)、益都名的由来。

在青州地面上,有一个地方叫益都,由于知名度甚高,青州曾一度改称益都。这益都一名的由来,也和青州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奇的佳话。

1、伯益弃嫌奔青州。

大禹治水来泰山东麓时,陪同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助手伯益。他们两人将海岱之间的水患降服后,就返回了舜都。舜以能选贤,把大禹选作了王位的继承人。大禹即位后,也以能选贤,把伯益选作了自己的继承人。

大禹逝后,按照大禹的遗愿和众部落首领的推选,伯益应名正言顺的登基,可伯益考虑到自己的功劳无法和大禹相比,又年事已高,且大禹的儿子“启”正年富力强,也在治水中建有功勋,就想把王位让于“启”。这时,“启”周围的献媚者给“启”出主意说:“这王位是你父亲艰辛十多年创立的,他伯益有何德何能要来继承”。开始的时候,“启”对伯益即位并不反对,可在众人的挑唆之下,也产生了想法。

这天,伯益想邀请“启”入宫,劝“启”即位。传信的人来到“启”的府上,“启”的近臣认为这是伯益设的圈套,是想除掉“启”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力劝“启”迅速行动,杀掉伯益,继承父业。消息很快传到了伯益那里,为避免战乱和宫廷杀戮,伯益决定弃位出走。

逃往何处,伯益想起了泰山以东沃土千里的宝地,想起了大禹曾登高赐名的青州,于是,带了几个随从,便向青州奔来。

2、大义感“启”落佳名。

“启”得知伯益出逃,想心中必定有鬼,就命他的儿子太康率一队人马追杀伯益。伯益得知太康一路杀来,就边走边藏,好不容易才进入青州地面。这天,他们来到了一条称作巨洋河(弥河)的岸边,大家见太康没有追来,就想在这里安顿下来,伯益察看了一下河流和周围环境后,觉得河对岸更好,于是就招呼大家准备涉水过河。

这巨洋河水流平缓,清澈见底,河深虽不过两尺,可河面宽却有三里,他们踏着绵软的细沙,挽起裤腿涉入水中之时,西边天际已是阴云密布,大雨倾盆。为防止山洪泻下,几人便急速向河的对岸奔去。

尺余深的河水,人们要在水上快跑,实在不能,伯益一行虽心里着急,也只好一步一步向前迈进。经过半日工夫,好不容易才来到了对岸。就在他们稍时休息,整装准备出发之际,太康一队人马也赶到了他们过河的地方,太康见伯益就在对岸,顾不得察看水情,便迅速指挥人马向对岸杀来。不料,刚进到河中,奔腾的山洪泻下,他们全被卷入了洪流之中。

伯益一行见太康杀来,迅速逃奔。偶然间,伯益一回头,突见太康被洪水卷走,他没来得及多想,就跳入了水中,本想游到河中救太康上岸,不料河水波涛汹涌,自己也被漩涡卷走。

岸上的随从见伯益被洪水卷走,焦急万分,丢下行李,迅速奔向了河边,正当大家在河边大声的喊叫之时,忽见河中突起一个象小山似的东西,把伯益托出了水面,伯益驾小山游向河中,把太康他们一个个救起,等小山靠上岸来,人们才看清楚,这小山竟是一只大龟。

大龟为何救起伯益?原来,伯益就叫“降龟”。相传大禹伯益治水时,由于作为神奇,分别享有尊号,大禹叫“降龙”,伯益曰“降龟”。

这尊号来自故事,据说大禹在黄河治水时,上游有一座大山挡住了河道,致使河水四溢,淹没了周围许多的田园和村庄,附近有壮士上山开河,想疏通河道,救民于水患,结果都有去无回。这座山就是有名的“龙山”。

有人上山开流吃了亏,当地人就纷纷传说,巨龙档水,实乃天意,这是天公不要我们凡民在此生存,于是很多人开始背井离乡,逃往了外地。

大禹来到后,见此山不开,百姓不宁,就决心劈开此山,理出河道。这日,他取来一把砍斧,爬上山体,举斧就向龙体砍去,只见斧落之处,山体迅速裂开一大豁口,黄水奔腾而下,河道理顺,灾患终于解除。

人们见这位首领敢向龙体开斧,制服龙患,降服水灾,就给大禹起了个别名,叫“降龙”。

黄河洪水泻到徐州,又有一山挡住去路,这座山当地人称作“龟山”。百姓见山档河流,就到山上开口泻洪,不料山口越开,河水越狂,于是人们不敢再去挖山,只好向龟山祈求。

伯益来到这里后,见龟卧河心,阻挡河流,就决心制服它。一日,他找来一把长镐,爬上龟山,就在山体档水一面奋力挖掘,不多时,忽见山体慢慢移开,河水汹涌而下。岸上的人们见这位首领制服了龟山,就把他称作了“降龟”。

这巨洋河大龟见“降龟”落入河中,哪敢怠慢,迅速起身,就把伯益托出了水面。这大龟爬上岸后,卧在了岸边,由于没有得到伯益让它返回的指令,日久,就变成了一座山丘。后来人们为纪念伯益的善举,就把这山丘称作了“弃嫌山”、“降龟山”。山名传至几千年后,竟慢慢的传成了“萁山”、“香山”。

太康一行被伯益救上岸后,便纷纷跪倒在伯益面前,感谢救命之恩。伯益把他们一一扶起,当他来到太康面前时,太康说:“我们是追杀你的仇人,为什么要救我们”,伯益说:“我随你祖父治水多年,感情深厚,不忍心看到他的后人受难”,伯益又说:“你父要杀我,实是误会,我本想邀他入宫,劝他即位,谁知他受人挑唆,产生歹念”,太康听后,向伯益磕头,替父赎罪,伯益拉太康起来,太康要伯益同他一起回宫,说服父“启”,让伯益即位,伯益说:“我已年老,不易操劳,请转告你父即位,吾只有一事相求,那就是希望你父即位后,要善待各部落首领,善待平民百姓”。太康答应后,和伯益依依哭别。

太康一行回到部落,将在青州被伯益所救之事及伯益心愿告知了父“启”,“启”听后甚为感动,逐将进谗之人杀掉,并派人前往青州,为伯益建造了住所,并赐名“益都”。益为伯益,都为圣贤之所。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伯益,就把这里的地名称作了益都。

历史到了公元前的西汉年间,汉武帝根据民间传说,便把这一地方称作了“益邑”,并封懿王之子为益都候,从此,益都的称呼,也正式从民间走进了官记。对伯益的作为,后人也有诗道来:

伯益青州落民中,一代降龟变彩虹。

初启王朝世袭后,乱世纷争看英雄。

神奇的古青州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画风俱佳的神史小说作品,新笔趣阁网转载收集神奇的古青州最新章节、无弹窗观看欣赏。

返回顶部